指導專家: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內分泌科主任醫師陳波
說起骨質疏松,很多人認為是一種很普通的病,甚至不認為是病,只要補些鈣就能夠預防。但事實上,這種疾病發生過程幾乎悄無聲息,且全國半數以上老年人都會患病,危害重大。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內分泌科主任醫師陳波告訴記者,骨質疏松癥雖然不像高血壓、糖尿病那樣有明顯的癥狀,但它的危害性一點兒也不比這兩種病小,往往讓忽視它的人“很受傷”。
女性發病率高于男性
陳波主任醫師介紹,骨質疏松癥通常被稱為“沉默的殺手”,隨著年齡的增長,其發生的概率越高。總體上說,女性的發生率高于男性,特別是女性絕經后,體內雌激素水平明顯下降,引發內分泌紊亂,會導致一系列身體不適癥狀。同時,雌激素的減少降低了鈣的吸收率與利用率,能使骨密度下降加快,所以更年期后的女性更易患骨質疏松癥。
最新調查顯示:全球有近三分之一的50歲以上女性受到骨質疏松癥的威脅,但大部分女性在更年期后并沒有重視對骨質疏松癥的預防,約有75%患骨質疏松癥的絕經后婦女沒有及時診治。
大多數骨質疏松癥患者在早期沒有癥狀,隨著骨質的逐步流失而出現癥狀,到晚期大多數會出現全身關節疼痛,甚至稍有不慎受到磕碰便造成骨折。骨折是骨質疏松癥的最大危害,也是老年人致殘、致死最常見的原因。
“調查還顯示,將近七成受訪者從來沒有做過骨密度檢測。現在醫院體檢中心都可提供骨密度檢測,建議45歲以上健康人群可以在體檢時候檢測一下骨密度,更準確把握自身骨骼強度情況。” 陳波主任補充道。
30歲后人體進入骨量減少期
根據中國人群的骨量變化規律,30歲前為骨量上升期,在30歲達到峰值,30歲后,人體就會進入骨量減少期,這期間可以通過飲食、運動等方式盡量保持人體的骨代謝平衡。女性在45歲、男性在50歲以后,由于身體機能下降,對微量元素的吸收能力也會隨之下降,這個時期骨量的流失與吸收就會失去平衡,從而進入骨量快速衰減期。
陳波主任介紹,年輕時的峰值骨量較低常常導致年老時發生骨質疏松癥。如果把骨骼代謝比做銀行存儲的話,骨形成就好比存錢,骨吸收就好比花錢。30歲前,誰的銀行儲備越多,誰以后發生骨質疏松癥及骨質疏松性骨折的風險就越小。
骨骼疼痛是骨質疏松癥患者最常見的癥狀。一般來說,患者白天疼痛較輕,夜間和清晨醒來時會加重,彎腰、肌肉運動、咳嗽、用力大便時也會加重。此外,骨折是骨質疏松癥最常見與最嚴重的并發癥,患者在輕度外傷或普通日常活動中都有可能發生骨折,醫學稱為脆性骨折。
喝牛奶和骨頭湯有用嗎?
通過骨頭湯補鈣是很多人的常識誤區,因為骨頭湯中含有很多油脂等,不利于老年人血脂健康,而且骨頭湯含鈣量極低。補充鈣劑是目前預防骨質疏松的基本措施,絕經后女性和老年婦女每天應當攝入1000毫克鈣。如果從飲食中無法得到足夠的鈣和維生素D,也可以適量服用鈣劑,補充活性維生素D,還可以使用雙膦酸鹽類藥物及甲狀旁腺素制劑。我們科經常有老年患者每年來住院靜滴密固達(唑來膦酸注射液),骨質疏松癥得到很好的控制。日常飲食中還應控制肉類和鹽的攝入量,不吸煙、不飲酒,少喝咖啡、濃茶及碳酸飲料,也有益于骨骼健康。
現在很多年輕人喜歡宅在家中,不運動,飲食馬虎,為減肥而節食,這些都會給骨質疏松癥的發生提供可乘之機。此外,老年人群體中流傳著“晚上不吃飯對身體健康有益”的觀點。“這是極其錯誤的,老年人不吃晚餐會加速鈣質的流失,增加骨質疏松癥的發病率。”陳波說。
防骨質疏松癥,要從青少年做起。必須教育孩子們,不偏食挑食。只有飲食結構均衡,加強骨骼方面的營養,如牛奶、含鈣食品等,才是骨量存儲的基本保障。在此基礎上,一定要加強鍛煉,這樣骨骼才結實,才能達到理想的峰值骨量和骨骼質量,使中老年后骨量丟失導致骨質疏松癥的時間推遲。
專家介紹
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內分泌科主任醫師,從事臨床醫療、教學、科研22年,有豐富的內分泌內科臨床工作經驗。尤其對糖尿病、骨質疏松癥方面有較深造詣,對內分泌代謝系統的急重癥和復雜疑難病有著較高的診治能力。主持及參與省級以上科研基金項目多個,發表國家級學術論文18篇,獲國家發明專利1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