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黑針”,已導致很多人打瞎了眼!在微整形泛濫成風的情況下,不少愛美女士趨之若鶩的打針美容其實存在不小風險!
近兩年,常常在臨床碰到“打針”“微整形”出事的病例。
有一名白領在某美容會所,使用號稱“從香港進口的”填充劑,墊額頭和隆太陽穴,結果導致一只眼睛瞎了;一名總監級的女士,到一家美容館打肉毒素祛皺,結果不但眼周皮膚壞死,右眼還幾近失明;做妹妹的看到同事打玻尿酸效果很好,于是從美容店里買了幾支回家,給姐姐打針隆鼻,結果不僅打成硬塊,而且眼鼻周圍血管壞死、閉塞。
據最新統計數據,目前全國有超過1萬家美容機構,從業人員保守超過10萬人,年產值達100億元以上。但是亂象叢生,當中最大問題是“非法行醫”與“非分行醫”。使“整形美容”回歸“醫療美容”本質,至關重要。
醫療美容=美容外科+美容皮膚科+美容牙科+美容中醫科,但如今很多人一說起美容就只想到整形,比如注射、微創整形等。甚至在醫療行業內部,都有外科醫生在做收下頰手術,其實這是“非分行醫”,外科做了頰面外科、口腔科的活兒,“很多臉頰畸形是由于咬合問題導致的”。
很多專家坦言,不規范用語“整形美容”或“美容整形”的濫用,正是導致老百姓對“醫療美容”認知混亂的根本原因;眾多只可做生活美容的機構,利用了這種認知混亂,“非法行醫”做起了醫療美容生意。
“打黑針”存三大風險
一半人在非醫療機構的美容院、會所做注射美容等項目,她們將面臨哪些風險?
一、技術風險
打針美容(即注射美容),注射玻尿酸隆鼻,技術要求貼著骨膜,否則可能結節、成硬塊;要掌握皮膚張力,否則影響鼻子的血液供應,導致注射部位皮膚、組織的壞死。這些,非醫療美容專業技術人員,如何能精準做到?
首先是技術問題。醫療美容與生活美容不同,需要專業的皮膚科、外科、牙科、口腔科、中醫科知識,比如做激光美容,不是掛個所謂“激光美容醫師”就行,而是要獲得臨床執業醫師資格,做3年以上皮膚病專業臨床工作,并且經過醫療美容專業培訓合格,才有資格拿起激光筆。
“實際上某知名美容機構,號稱200人專業隊伍,實質上有醫學背景的才幾個人,”專家稱,在這樣的情況下,“美容不成反毀容”就不足為奇了。
二、材料風險
醫生切開一看,填充的所謂“蛋白營養劑”,竟然是早被淘汰的硅油或石蠟油,甚至“奧美定”“借尸還魂”成玻尿酸!
第二大風險是材料來路不明或不過關。她們在美容院、高級美容會所接受注射隆胸、隆鼻等,兩三個月甚至半年后,“打針”處還在紅腫、疼痛、發硬。
專家特別指出,在非醫療機構做注射美容,要尤其重視材料,認清生產商、產品標號,可登錄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的網站進行數據查詢,看是否合法。此外,千萬別被所謂的“營養劑”、“人胎素”、“干細胞”等美容產品蒙了眼。
三、非法行醫風險
“打黑針”第三大風險在于機構違規。醫療美容并不是開個美容院就能做,必須在醫療衛生部門登記注冊,否則沒出事還好,出了事,就屬光顧非法行醫,索賠無門。更不要說那些“送服務上門”的“辦公室午餐美容”,可能連個固定經營場所都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