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濕和痰濕,都只是中醫上的一個說法,一個屬病因,一個屬病癥,從原則上講,它們還是有所不同的。
中醫認為,脾濕是由于脾失健運,飲食不化,水濕郁內,痰濁內生,上干于肺,致成哮喘而形成的。脾濕還可分為寒濕和濕熱,其主要癥狀是飲食減少,大便溏薄,食油膩易腹瀉,常因飲食不當而誘發哮證,當人體存在神倦乏力、氣短懶言、痰多質稠、苔薄膩或白膩等癥狀時,就可能是由于脾濕引起的。
痰濕則是一種病癥名,是指人體體質的一種癥狀,大多是由于飲食不當或疾病困擾而導致的。這里的痰并非只指一般概念中的痰,而是指人體津液的異常積留,是病理性的產物。濕則分為內濕和外濕,外濕是指空氣潮濕、環境潮濕,是由于外在濕氣侵犯人體而致病。而內濕則是指消化系統運作失宜,對水在體內的流動失控以致津液停聚,可由于飲食水分過多、飲酒、乳酪、生冷飲料等,而使體內津液聚停而形成內濕。此種體質者大多伴有脾胃功能失調、內分泌失調等。
痰濕的主要特征:
一、體形面色:體形肥胖,腹部肥滿而松軟,四肢浮腫,按之凹陷,性格比較溫和,面部皮膚油脂較多,面色淡黃而暗,眼泡微浮,容易困倦,面少血色,白中常發青,且少光澤。
二、舌頭:舌體胖大,苔滑膩,舌苔白膩或甜,舌邊常有齒印成排。
三、口手和腳:口中粘膩,口唇色淡,很少感覺口渴,不想喝水,容易出汗,汗出后皮膚多涼,頭身重困,關節疼痛重著、肌膚麻木,易出現耳鳴,年過60 歲者中耳聾者多見。
四、感覺及睡眠:人體好倦縮,手足冰涼,胸悶,痰多,容易困倦,有關節酸痛、肌膚麻木、腸胃不適。
五、脈象:脈濡而滑。
六、喜好:懶動、嗜睡、身重如裹,喜食肥甘甜黏,夏天好過,冬天難熬。
七、大小便:大便次數多,不成形,尤其是早晨大便急,一瀉為快,一夜三四次小便,且尿量多而色清如水。
以上就是脾濕與痰濕在癥狀上的區別,這二者之間在造成誘因上,以及癥狀上有很多的相似之處,完全的區分開來,是比較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