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部分人士對癌癥篩查的必要性提出質疑,認為癌癥篩查對減少死亡效果不明顯,篩查只是極少部分人受益,大部分人被過度診斷,其中有些人反而健康受損,而且部分癌癥不發現可能終生無害。真的是這樣嗎?
癌癥篩查究竟有沒有用?
該做的篩查還是要做,但不要亂做,不能因為國外的某些研究結果就否定篩查的意義,不進行篩查,篩查依然是防治癌癥的最佳措施。
所謂的篩查,一定是在那些沒有癥狀、外表看來很健康的人群中進行才行,否則就不能稱之為篩查了,并且要對篩查可能降低發病率和死亡率的程度進行有效評價。
篩查可提高生存率
癌癥篩查的意義,并不是從降低死亡率這個角度看待這個問題,因為目前學界共識是腫瘤患者存活5年以上就算治愈。從遠期考慮,篩查可能對患者沒有什么意義,但從近期考慮,篩查有利于早診早治,從而提高患者生活質量,提高其5年或10年生存率。
癌癥篩查能發現所有的癌癥嗎?
不管是癌癥篩查還是體檢,都不能發現所有的癌癥,只能說是一部分。目前而言,進行比較多的癌癥篩查項目包括乳腺癌、宮頸癌、結腸癌、肺癌、胃癌、肝癌、前列腺癌、子宮內膜癌等。
以下4種癌癥應該做到普查:
1、乳腺癌
結合自檢和醫學檢查,才能筑起預防乳腺癌的第一道關卡。女性在自檢的基礎上,40歲以后(高危人群可提前到35歲)就應該每年做一次鉬靶結合B超的篩查,35歲以下的年輕女性更應首選B超。
2、宮頸癌
通過嚴格的早期篩查和密切隨訪,中晚期宮頸癌完全可以避免。初次房事后的三年可每年做一次宮頸涂片檢查和盆腔檢查。30歲后可依據風險因素檢查,如果三次或多次結果連續為陰性,可以減少受檢次數。
3、結直腸癌
從大腸腺瘤發展到大腸癌通常需要5—10年時間,因此篩查很有必要。50歲以上的人,應每年查次大便隱血試驗,5年查次腸鏡,家里若有親屬患腸癌,最好40歲就開始查。
4、前列腺癌
“臨床上對前列腺癌的篩查主要包括直腸指檢、血清前列腺特異性抗原(PSA)測定和直腸超聲檢查。建議50歲以上的男性,最好每年做次前列腺癌篩查。而對于有前列腺癌家族史的人,建議從45歲開始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