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應該都知道,醫學是很嚴謹的,也是很嚴肅的。醫學領域對于疾病的認識、預防、治療、護理等等方面,都有嚴格的定義。只有這樣,認真嚴謹的對待每一種疾病,才是對病人的最好的負責。今天,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太田痣的定義。
太田痣又稱上腭部褐青色痣、眼皮膚黑素細胞增生病,是太田于1938年首次描述的一種波及鞏膜及同側面部沿三叉神經眼支、上頜支走行部位的灰藍色斑片損害,好發于有色人種,如東方人及黑人。臨床上以眼周圍及面部皮膚褐青色斑塊或斑片為特征。女性多見。
太田痣的病因是由于胚胎發育的時候,黑素細胞于11周左右從神經嵴向表皮移行的過程中,部分黑色素細胞掉隊,停留在真皮導致的,有一定的遺傳因素。
本病最常見的受累部位為眶周、顳、前額、顴部和鼻翼,即相當于三叉神經第、二支分布的區域;單側分布,偶為雙側性,約2/3的患者同側鞏膜出現藍染,結膜、角膜、虹膜、眼底、視神經乳頭、視神經、眼球后脂肪及眶周骨膜也可累及。
太田痣個別病人到青春期才逐漸顯現,表現為棕色、灰色及藍色的斑點所組成的斑片,病灶邊界不清,病灶內的斑點色澤可以單色,也可兼有上述顏色,而且色澤深淺不一。太田痣由于黑色素細胞在真皮中的分布的密度及部位不同,斑片可表現為淡棕色到深藍色,同一病灶的不同部位可以具有不同顏色。
部分太田痣的患者的病灶有緩慢增大的傾向,斑片發生于前額、眼周、頰部及顴區,即與三叉神經的第I、II區的分布區相當的區域,可以占該區的全部或一部分,斑片可發生于面部的單側,也偶有發生于雙側面部的,往往呈雙側對稱,有的黑色素細胞同時還分布于結膜、角膜及視網膜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