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田痣太田痣最常見的受累部位為眶周、顳、前額、顴部和鼻翼,即相當于三叉神經第、二支分布的區域;單側分布,偶為雙側性(約10%左右),約2/3的患者同側鞏膜出現藍染,結膜、角膜、 虹膜、眼底、視神經乳頭、視神經、眼球后脂肪及眶周骨膜也可累及。
太田痣患者占皮膚科門診的約0.4%和整形外科門診人數的2.6%,男女比例為1:3。大約半數的患者生時即被發現該病,但也有的是到兒童期開始發現,個別病人到青春期才逐漸顯現,表現為棕色、灰色及藍色的斑點所組成的斑片,病灶邊界不清,病灶內的斑點色澤可以單色,也可兼有上述顏色,而且色澤深淺不一。
由于黑色素細胞在真皮中的分布的密度及部位不同,斑片可表現為淡棕色到深藍色,同一病灶的不同部位可以具有不同顏色。
部分患者的病灶有緩慢增大的傾向,斑片發生于前額、眼周、頰部及顴區,即與三叉神經的第I、II區的分布區當的區域,可以占該區的全部或一部分,斑片可發生于面部的單側,也偶有發生于雙側面部的,往往呈雙側對稱,有的黑色素細胞同時還分布于結膜、角膜及視網膜上。
太田痣的在早期可以緩慢生長,但生長的自限性難有定論,有的患者到兒童期時即開始長期穩定,多數認為到青春期后即較為穩定,但也有個別人至30歲左右仍有緩慢生長的傾向。太田痣無遺傳傾向,與惡性變無明確的關系
太田痣有可能漸變成腫瘤,但機會甚微。此外,當眼白內也有黑色素時,更有機會引致白內障。太田痣對患者的心理影響很大,有些患者因臉上的痣而缺乏自信,容易形成自卑內向的性格,所以患者應及早求醫,接受適當的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