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疹是由多種內、外因素引起的淺層真皮和表皮炎癥。該病病因復雜,一般認為與變態反應有一定關系。其臨床表現具有對稱性、滲出性、瘙癢性、多形性和復發性等特點。中醫統稱該病為“濕瘡”,依據其發病部位和性質的特點,又有不同的名稱,如“浸淫瘡”、“血風瘡”或“粟瘡”、“旋耳瘡”、“渦瘡”、“乳頭風”、“臍瘡”、“腎囊風”和“四彎風”等。針對乳頭濕疹,我們總結了一下偏方或者飲食方式,患者可以依據自身條件來嘗試,從而減少病情的發生。
偏方1
龍李藥酒配方: 穿山甲5克、烏梢蛇15、克黃蓮30克、紅花30克、白芷60克、黃柏50克、露蜂房3克、花椒80克、白芥子25克,
泡制:300ml60度以上糧食酒密封浸泡。在地窖封存12個月
用法:外用,一日兩次或三次
主治:適用于各種濕疹
偏方2
藥酒療法:豆薯子(又稱地瓜子、土瓜)100克,75%酒精500毫升。
用法:藥炒黃、研碎,放酒精中浸泡48小時候,濕敷患處。日2次,每次20分鐘。本品有毒,不可內服。
療效:用藥1-3周,治愈率達100%
偏方3
馬鈴薯100克
用法:洗凈,去皮,磨成泥狀,貼敷患處0.5厘米厚,紗布包扎,日換3次。
療效:敷藥7天,治愈率達100%。對滲透性濕疹效果尤佳。
偏方4
茄子1個,雄黃、枯礬各15克,先將茄子挖一個小孔,將上藥灌入孔內后封口,用草木灰火烤,將茄子烤軟,枯礬、雄黃滲透到茄肉內,再將茄子放患處輕輕磨擦5~t0分鐘。一般邊擦邊止癢,治急性濕疹有良效。
中醫認為濕瘡是由于稟賦不耐,風、濕、熱阻于肌膚所致。急性者以濕熱為主,常因飲食失節,嗜酒或過食辛辣腥發動風之品,傷及脾胃,脾失健運,致使濕熱內蘊,又外感風濕熱邪,內外兩邪相搏,充于腠理,浸淫肌膚發為本病;亞急性者多與素體虛弱,脾虛不運,濕邪留戀,肌膚失養有關;慢性者因濕熱蘊久,病久傷血,血虛生風生燥,肌膚失去濡養而成。因此從根源入手來對癥使用偏方,才能有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