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美容網
美容快速導航

燒傷的四個分期

燒傷對于我們而言,并不是一個陌生的問題。但是對于其的了解,想必也不是很多人能拍著胸膛說很了解的。下面大家就一起來看看,有關燒傷的一些知識吧。燒傷也是分為四期的。

1、體液滲出期

燒傷后,無論燒傷的深淺或面積的大小,傷后迅速發生的變化均為體液滲出。在一度燒傷,主要是血管擴張、皮膚發紅和疼痛,水腫較少。在二度燒傷,燒傷區及其周圍發生水腫,燒傷越深則水腫越重,水腫滲出液積聚于表皮與真皮間,則形成水皰。水皰表皮剝脫后,在淺二度燒傷創面,由于真皮層直接外露,充血的創面滲出較多、較紅,溫度較高,并因感覺神經末梢暴露而產生劇痛;在深二度創面,則由于壞死的部分真皮層仍附著于創面,故顏色淡紅或白中透紅,滲出較少,溫度較低,感覺遲鈍。在三度燒傷,因全層皮膚被毀形成焦痂,故干燥無滲液,疼覺消失,壞死組織下血管擴張并有血栓形成。三度燒傷創面無滲液,但燒傷區及其周圍水腫一般較二度為重。燒傷水腫的嚴重程度尚因部位與組織結構而異。例如身體低垂部位水腫墜積較多;頭頸部血液循環豐富且組織疏松,故水腫較劇,尤其小兒更為顯著。局部腫脹在傷后24h達到高峰,一般在48h后逐步消退。

導致體液滲出的主要病理生理變化為燒傷區及其周圍或深層組織內皮細胞損傷以至毛細血管擴張和通透性增加,大量血漿樣液體自血液循環滲入組織間隙形成水腫或自創面滲出。燒傷時血管通透性增高的機理尚不十分清楚,目前認為與燒傷后組織胺、五羥色胺、激肽、溶酶體酶、白三烯類物質、氧自由基及前列腺素等有關。在毛細血管通透性改變的同時,燒傷區及其周圍組織,或雖因熱力損傷有部分尚未完全失活,但因水腫壓迫、血栓形成等而缺血、缺氧,導致細胞膜功能的改變與細胞代謝障礙,無氧代謝增加,K+自細胞內移出,Na+則進入細胞內,導致細胞內水腫,從而加重水、電解質代謝與酸堿平衡的失調。缺血、缺氧嚴重者,尚可有大量血管活性物質、凝血活酶等釋出,進一步使毛細血管擴張與通透性增加,血流緩慢、淤滯,滲出更加增多,甚至導致血管內凝血、微循環障礙,它們又反過來加重組織缺氧,形成惡性循環。組織水腫不僅發生在局部,亦可不同程度地見于身體未燒傷部位及內臟組織。

在小面積燒傷,即使有時局部滲出體液較多,但經過人體的代償,對有效循環血量的影響可不甚明顯。當燒傷面積較大(一般指二、三度燒傷創面面積成人在15%、小兒在5%以上者),滲出液體量増多。此外,由于皮膚屏障的破壞,從二、三度燒傷創面蒸發丟失的水分的量甚大。加上如是搶救不及時或不當,人體不足以代償迅速發生的體液喪失時,則循環血量明顯下降,導致血液動力方面的改變,進而發生休克。

由于大量體液外滲,燒傷休克為低血容量性休克。表現為低血漿容量、血濃縮、低蛋白血癥、低鈉血癥、代謝性酸中毒等。其發生的機制與血液動力方面改變,如因循環血量下降所引起的心排血量降低、血壓下降及組織血液灌流不良、微循環的變化等,與失血性休克基本相同。不同的是,大量失血后,休克可立即發生。而燒傷休克,傷后體液從毛細血管滲出以至大量喪失時有一較緩慢的發展過程,可能在傷后數十分鐘到數小時內發生。人體的代償方式大致有:①通過主動脈弓和頸動脈竇的反射,以及釋放大量兒茶酚胺等,使心率增快,周圍和內臟血管收縮,以增加回心血量及有效循環血量;②醛固酮分泌增多,使鈉排出量減少,間接地有利于血容量的維持;③小動脈收縮后,毛細血管內靜水壓降低;同時由于水和電解質從血管內滲出的速度較蛋白質為快,膠體滲透壓暫時相對較高,有利于從未燒傷區域內將組織間液轉入血管內;④抗利尿類激素增多,使尿量減少。

燒傷后,體液喪失的速度一般以傷后6~8h內為高峰,至傷后18~24h速度減緩。燒傷面積越大,喪失速度也越快,休克發生的時間也越早。因此,要爭取時間,在休克未發生或未發展至嚴重階段前,積極進行治療,迅速補充血容量,增加心排血量等,以改善組織血液灌流,休克多可被糾正或防治。

此期中常見的內臟并發癥為急性腎衰竭、肺部并發癥(肺水腫、急性肺功能不全等)、腦水腫、應激性潰瘍等,應注意防治。三度燒傷時,紅細胞因熱力而直接被破壞,除可導致繼發性貧血外,尚可由于嚴重血紅蛋白尿,加重早期腎功能障礙,甚至引起急性腎衰竭,應及早防治。

嚴重燒傷后不久,心排血量即有明顯下降。以往多認為是血容量減少、回心血量不足所引起。近年動物實驗表明,心排血量下降常發生于血漿容量下降之前,下降程度也與之不成比例。因此認為燒傷后心排血量下降并非完全因血漿量減少所引起,而是燒傷血漿中可能存在心肌抑制因子和毒害因素,使心肌受抑制或損害,收縮力減低。不僅動物實驗已證明燒傷早期心肌細胞已有明顯損害,而且在臨床上,燒傷患者早期心肌酶譜也顯著升高。因此,嚴重燒傷患者應盡早考慮心力的扶持。

體液滲出持續時間一般為36~48h,嚴重燒傷時可延至48h以上甚至72h。隨后血液動力方面趨于穩定,毛細血管通透性大多逐漸恢復正常,水腫液開始回收,組織水腫逐漸消退,創面變干燥。此時稱謂回收期或水腫回收期。在大面積燒傷患者,血液可出現稀釋現象,尿量與尿鈉排出增多。此時如不注意,仍繼續大量輸液,則有發生循環血量過多和腦水腫、肺水腫的危險。回收期間如果創面已發生了感染,則細菌及其產生的毒素隨水腫液回收到體內,可出現毒血癥或敗血癥的癥狀。所以在大面積燒傷病人的回收期,應選用足量的針對性強的抗菌藥物。回收期時間的長短因燒傷嚴重程度及有無繼發創面感染而異。沒有感染的小面積燒傷,2~3天即可完全消腫;大面積深度燒傷特別是并發感染者,有時可持續2~3周。

2、急性感染期

燒傷創面的壞死組織和含有大量蛋白質的滲出液是細菌的良好培養基。在深度燒傷區的周圍,還因血栓形成,致局部組織發生缺血和代謝障礙,自身的抗感染物質如白細胞、各種抗體、各種抗炎的細胞因子和全身應用的抗感染藥物均很難到達局部,細菌的繁殖更難以控制。因此繼休克后或在休克的同時,急性感染是對燒傷患者的另一個嚴重威脅。燒傷越深,面積越大,感染機會也越多,感染越重。

引起創面感染的細菌主要來源一般為:①傷后的污染,包括傷員住所的空氣、接觸的人員、物品和傷員本身呼吸道、消化道細菌的污染等。其中又以接觸污染為多;②其次是殘留在殘存毛囊、皮脂腺和周圍健康皮膚褶皺中的細菌;③近年的研究已證明,在嚴重燒傷時,由于應激反應和缺血、缺氧,腸道黏膜屏障失控,腸道細菌和內毒素可突破黏膜屏障,經淋巴液、血液遷移至全身,并可到達燒傷創面,導致腸源性感染。細菌一經在創面立足(最早可在傷后6~8h開始)即迅速繁殖,并向四周和深處蔓延。如果患者全身情況較好或燒傷面積較小、較淺,局部感染經過適當治療后,可在3~5天內消退。如果感染未得到控制可繼續發展,除可引起膿毒癥狀、創面加深、水腫回收延緩等外,嚴重者尚可出現敗(菌)血癥,或向創面深部健康組織侵襲形成“燒傷創面膿毒癥”等全身性感染。傷后3~10天正值水腫回收期。患者經休克打擊后,內臟和身體各種功能尚未及調整,局部肉芽屏障尚未形成;回吸收過程中尚可能水腫液中所含的大量有害物質,包括炎癥介質、細胞因子、毒素等帶入體內。這不僅使人體抵抗力處于低潮,而且可促使全身炎癥過度反應的發生和發展,有利于細菌的入侵。更加之機體免疫防御系統受到燒傷的嚴重打擊,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損害。在體液免疫方面,血中免疫球蛋白含量的減少,具有調理和殺死細菌功能的補體,傷后被激活消耗,以至水平下降;具有非特異性調理作用的血中纖維結合蛋白也有明顯降低。血液中還會出現可能來自受損組織或其他來源的具有抑制免疫作用的各種因子。在細胞免疫方面,居于抗感染第一線的中性粒細胞,其吞噬和殺菌能力傷后均有所減弱;執行特異性免疫功能的淋巴細胞,尤其是T細胞的某些亞群(如輔助性T細胞等)嚴重受抑,而抑制性T細胞又處于被激活狀態,更加重了免疫功能的被抑制;既能參與非特異性免疫(如異物的廓清等),又參與特異性免疫,被認為與機體防御功能關系密切的單核吞噬細胞系統也呈現功能上的明顯紊亂。以上種種原因是導致機體對入侵微生物易感性增加,使感染易于發生。尤其是兒童和老年傷員,或休克渡過不平穩,或合并嚴重吸入性損傷、其他創傷或中毒等傷員,更易發生全身性感染。

急性感染在水腫回收期為高潮,隨后其發生率雖有所下降,但緊接著進入溶痂期,焦痂或痂皮開始“自溶脫痂”,富含蛋白質的溶解組織又是細菌生長的良好條件,故一直延續到傷后3~4周,待健康肉芽屏障形成后,感染的機會才逐漸減少。

感染的預防,尤其是全身性感染的預防是此期的關鍵。但此期中內臟等并發癥的發生也最多見,常見的有肺部感染、因感染所引起的腎功能障礙、心功能不全、應激性潰瘍、肝功能不全、中毒性腦病、腦水腫、凝血功能障礙等。

燒傷感染的預防,特別是嚴重大面積燒傷的預防,是一復雜問題。如上所述,涉及的方面較多,但主要原則有3:①積極維持機體本身的抗病能力,例如及早防治休克,致使缺血、缺氧性損害減低到最低程度等。針對性地應用抗菌藥物及其他全身支持療法,尤其是營養的支持;②及早移除壞死組織,減少有害物質;③及早封閉創面。

3、修復期

此期包括創面修復與功能修復。創面修復過程在創面出現炎癥改變后不久就開始。一度燒傷,3~5天痊愈,脫屑,無瘢痕。淺二度燒傷,由于生發層僅部分被毀,如無感染,1~2周痊愈或“痂下愈合”,也不遺留瘢痕,但可呈現色素沉著或色素減退。深二度燒傷,如無感染,經3~4周后,有可能依靠殘存皮膚附件的上皮再生,將創面覆蓋愈合,故有時亦可“痂下愈合”。但由于創面在未被增殖的上皮小島覆蓋以前已有一定量的肉芽組織形成,故愈合后可產生瘢痕。而三度燒傷或嚴重感染的二度燒傷,由于皮膚附件完全被毀,創面只能由四周創緣的上皮向內生長覆蓋。因此,創面較大時,如不經植皮,多難自愈,有時可形成頑固性慢性潰瘍。愈合后生成大量瘢痕。

無論深二度燒傷的痂皮或三度燒傷的焦痂,大多在傷后2~3周或更長時間開始與肉芽組織分離,自溶脫痂。已如前述,此時不但有大量壞死組織液化,感染機會增多,而且脫痂后大片肉芽組織外露,大量體液喪失,可能造成代謝紊亂,如脫水、缺鉀、低蛋白血癥、貧血等。如不及早去除焦痂或痂皮(切痂或削痂),用植皮等方法消滅創面,將影響人體抵抗力和導致全身性感染的發生。對深度燒傷采用手術治療。這也是近年來燒傷治愈率提高的原因之一。

4、康復期

深二度及三創面愈合后,尤其是在易受壓和摩擦活動部位,早期常會反復出現水皰,破潰后又會出現創面,如果處理不確當,可形成大片創面,可能要半年~1年才能愈合。深度燒傷愈合后局部均有瘢痕產生,輕者扁平,但無彈性,重者則有增生凸起、攣縮畸形。瘢痕局部常有難以忍受性癢痛感,以晚間安靜時及天氣變化時更為嚴重。嚴重大面積深度燒傷愈合后,由于大部分汗腺被毀,人體散熱調節體溫能力變差,在炎熱的夏天,傷員常感不適,需要經過2~3年才能適應。燒傷傷員,創面愈合后尚需要一個心理調整和內臟功能修復的過程。康復期的長短不一,依病情而異。有的需要數月或數年。少數患者尚可發生并發癥或后遺癥,例如骨關節畸形、尿路結石、心功能障礙、腦病、瘢痕惡性變等。

此期內應首先加強傷員對疾病斗爭的信心,鼓勵進行艱苦的功能鍛煉,用應各種方法防止和治療瘢痕增生和瘢痕攣縮,使其早日過著正常人的生活。回到原來工作和戰斗崗位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