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上經常有患者訴說自己一到天氣轉涼以后就愛感冒,其癥狀可能沒有明顯的發熱,但總比正常人容易怕冷,周身感覺酸懶不適,部分人伴有咳嗽,斷斷續續地甚至要小半年才能好。追問一下就會發現,這些人工作和生活的環境往往都少不了空調,即使三伏天也很少汗流浹背。正是這種“讓人羨慕”的環境,卻給健康埋下了不小的隱患。
為什么建議夏天要多出汗?
借助夏季外界環境的高溫,氣血達到充盛飽滿的狀態,人的抵抗力相對較強,所以夏季患感冒發燒的幾率低于其他季節。但如果一個人長期處于涼爽的環境,整個夏天都很少出汗,相當于氣血并沒有“長開”,那么人體對外界風寒的抵抗能力就會比較弱,也就更容易感冒。只是很多時候人們并不會馬上表現為生病,畢竟夏季氣血充盛,邪氣難以侵襲,等到了秋冬季節,人體的氣機隨著溫度下降轉為往里收斂,體表的防御變得空虛,風寒邪氣就容易附著于人體而發病。
肺臟和人的皮膚有著密切聯系,邪氣可以通過皮膚進一步侵犯到肺臟,使肺的宣發肅降功能受到破壞,具體表現為肺氣上逆,咳嗽不止。另外,《內經》中有句話叫“形寒寒飲則傷肺”,意思是說夏季貪食冷飲,會把寒邪直接引入人體內部。生冷之物損傷脾陽,脾的運化功能減弱就會在中焦形成水飲,秋冬季節水飲逆射于肺就會導致咳喘。
因此,要想避免秋冬季節寒邪犯肺,很關鍵的一點就是要避免在炎熱夏季受寒涼之氣的打壓。按照“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原則,人體要順應自然規律,保持夏季的正常出汗,使氣機打開,以養護體內陽氣。
所謂正常出汗,就是不要把空調溫度開的過低,天生怕冷不怕熱的人甚至不用開空調,給自己制造一些出汗的機會。當然,夏季出汗絕非越多越好。中醫認為“陽加于陰謂之汗”,出汗需要陽氣和陰精的共同參與,出汗過多則會使人體的陽和陰都有一定損傷。
另外,“汗為心之液”,過度排汗還會造成心氣不足,出現心慌、乏力等癥狀。因此,有汗出就要注意及時補水,既可以飲用溫開水、熱茶水,也可以吃應季的水果,西瓜甘寒清熱,解暑效果非常好。如果夏季汗出過多,就需要滋陰益氣,可用黨參10克、麥冬15克、五味子6克,開水沖泡代茶飲,可以治療暑傷元氣,如氣短倦怠、口渴多汗等。
怎樣才能將空調對自身的傷害降到最小?
建議這一人群平時多吃生姜,可以喝姜水、嚼生姜片。如果已經感覺到身體不舒服、癥狀比較嚴重時,可以吃些霍香正氣丸。另外,針對有些人夏天稍感不適就服用雙黃連口服液的做法,雙黃連主要治風熱,而空調導致的是風濕和風寒,所以并不對癥,不建議服用此藥。
俗話說:“三分醫,七分養,十分防。”可見養生的重要性。在很多人的意識里只有老人才需要養生,其實不然,養生是條漫長的路,越早走上這條路,受益越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