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美容網
美容快速導航

食品美容誤區有木有?專家教你全規避

 

    北京市科學技術協會科學美容研究會理事任伯偉近日在個人博客里表示了他對食品美容安全的擔憂。

    在網絡傳播的帶動下,很多電視,報紙、時尚雜志等媒體都非常熱衷于宣傳“天然食品美容DIY”。在美容日化市場上也大量出現了形形色色的跟風產品和美容項目,把“瓜果蔬菜、牛奶酸奶、糖果巧克力、咖啡面粉、甚至烤肉的調味醬、啤酒鹽粒等等”都捧為美容佳品,很多美容店甚至大搞“水果美容”連鎖,年輕消費者們在“影視明星”的帶動下,不加思考,不辨科學的真偽,堅信不疑大量的使用。殊不知在這股風潮的背后潛伏著巨大皮膚被傷害的風險。

  一、食品營養成分結構與化妝品組分結構的區別:

  1、打開任何一本食品營養學的專著,我們都首先可以看到,人類可以吸收食品的營養成份分為兩大類:a、可以直接吸收的無機物(水、無機鹽);b、必須經消化后吸收的有機物(維生素、脂肪、蛋白質、糖類)。

  其中、維生素是人和動物維持生命和生長必需的一類低分子有機化合物。倡導水果美容的人認為:“維生素在蔬果里是游離狀態,隨意流出就被皮膚吸收了,”但事實并非如此。食物中的維生素和礦物質是與蛋白質、脂質、碳水化合物及生物類黃酮相互聯結連在一起。被譽為直鏈分子“制造之父”的霍夫博士曾做過如下解釋: “食物的組成成分并非以自然界的單質形式存在于自然界。自然界中不存在單純的蛋白質、脂質或碳水化合物。這些分子彼此交織在一起,組成一個非常復雜的三維立體結構,甚至到目前都無法完全描述。一些必需的營養物質,如礦物質和維生素,也屬于這些復雜構造上的物質。同樣,它們并非單獨存在,而且相互結合成復合分子。在水果和蔬菜中,天然維生素C是以抗壞血酸和生物類黃酮起著協助抗壞血酸發揮作用的。”由此告訴人們,天然食物中維生素的存在形式十分復雜,多是呈結合態,從營養生理學上講,結合態維生素要全部分解為游離態才能為肌體吸收。例如:維生素A就有兩種。一種是維生素A醇,是最初的維生素A形態(只存在于動物性食物 ,如:魚肝油、動物肝臟、蛋類、牛奶、奶制品、奶油);另一種是胡蘿卜素,在體內轉變為維生素A的預成物質(可從植物性及動物性食物中攝取)。

  還有為人體提供熱量的糖類:雙糖和多糖,在體內必須經過酶的催化,水解成單糖后才被吸收。

  再者人體攝入蛋白質食物并不能直接被吸收,而吸收的卻是這些蛋白質食物經過非常復雜的水解產物,即氨基酸分子。這些氨基酸分子在人體內再重新合成為人體所需的各種蛋白質。

  還有生存所必須的脂類,包括脂肪和類脂兩類物質。脂肪是發熱量最高的營養物質,發熱量高于糖類和蛋白質近一倍,是人體內最佳的貯能物質,脂肪需分解為脂肪酸后才能被人體吸收。

  由此可以知道,任何食品中的營養成分處于食品形態中時,其結構都是非常復雜的,與其它成分結合為一體的穩定生物化學體。簡單的物理粉碎不能分解成人體吸收的單體化學結構。而且它們是非常活躍的,在外界條件下,可能轉化為多種化學結構形態,如:水果中的鐵在維生素c的作用下被空氣中的氧,氧化成鐵銹(三氧化二鐵)。

  2、而作為日用化學領域中常使用的基礎原料,如:礦物油,能潤膚的脂肪醇以及脂類,保濕的各種多元醇類等都是穩定的飽和烷烴結構,其安全的化學惰性被近百年無數消費者的應用所證實。即使是為追求功能而添加的活性原料,如:VE、VA、VC、水解氨基酸、膠原蛋白、熊果苷等,也都被制備成皮膚能直接吸收的最小、最穩定的化學結構狀態。同時這些原料以及化妝品成品均被嚴格的國家質量標準控制著。

  

  二、食品消化吸收過程與皮膚的吸收途徑不同:

  1、食品消化過程中包括機械性消化和化學性消化兩種形式:

  食物經過口腔的咀嚼,牙齒的磨碎,舌的攪拌、吞咽,胃腸肌肉的活動,將大塊的食物變成碎小的,使消化液充分與食物混合,并推動食團或食糜下移,從口腔推移到肛門,這種消化過程叫機械性消化,或物理性消化。

  化學性消化是指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對食物進行化學分解而言。由消化腺所分泌的各種消化液,將復雜的各種營養物質分解為腸壁可以吸收的簡單的化合物,如糖類分解為單糖,蛋白質分解為氨基酸,脂類分解為甘油及脂肪酸。然后這些分解后的營養物質被小腸(主要是空腸)吸收進入體內,進入血液和淋巴液。這種消化過程叫化學性消化。 機械性消化和化學性消化兩功能同時進行,共同完成消化過程。

  2、皮膚有滲透能力和吸收作用。因為它不是絕對嚴密的無通透性的屏障,故某些物質可以通過表皮而被真皮吸收,從而影響全身。現代皮膚組織學指出:皮膚主要通過三個途徑吸收外界物質,即角質層、毛囊皮脂腺及汗管口。皮膚最外層是角質細胞層,它的物理性質相當穩定,在皮膚最外表面形成一個完整的半通透膜體系。在一定條件下外來物體以與水分子結合的形式,經過細胞膜進入細胞內。無論是處于有核還是無核的死角質細胞都有半通透性,它遵循菲克定律,即在低濃度時,單位時間、單位面積內物質的通透率與其濃度成正比。當化妝品外 敷在表皮上時,便發生了以下過程:

  A、首先使角質層軟化,由角質層細胞膜滲透入角質層細胞,然后再透過表皮的其它各層。

  B、皮膚表面的乳化脂膜容易與水混合,雖然皮膚面蠟層可以防止其變濕,延緩水與電角質水溶液透入角質層,但蠟層含膽固醇酯及蠟,也是良好的乳化劑,所以阻礙作用不大。

  C、少量大分子與不易透過的水溶性物質,可以通過毛囊口、毛囊,再通過皮脂腺及毛囊壁進入真皮內,再從真皮向四周播散。

  D、少量物質也可通過角質層細胞間隙滲透而進入真皮。

  通過上述基礎理論的闡述,就可以認識到科學的真相,食品中的營養成分必須經過肌體的消化才能被吸收,而表皮沒有生物酶轉化的能力,不能吸收其養份。食品外用美容缺乏科學的依據。

  那么為何短期使用“食品美容DIY”會有很良好的感覺呢?

  

  三、解析“食品美容DIY”的美容效果

  1、最被推崇的是瓜果菜蔬的面膜,它使皮膚的濕潤美白令人不解。其奧秘在于這些食品中含有大量的水份。水在瓜果中通常以兩種形態存在——自由水和結合水。自由水與普通水性質相同。結合水與食品中的親水基因以氫鍵相結合,它是細胞內原生質中的水,在性質上與自由水有很大的差別。只有用強外力或電解質才能破壞細胞內的結合水。當瓜片貼在面部時,首先是自由水流出,進而在皮膚表面鹽份的破壞下,結合水也滲出,如此多的水分浸泡局部皮膚,會使角質細胞溶脹,于是有了滋潤的感覺;加上瓜體的不透氣密閉,水分降低了表皮的溫度,毛細血管被收縮,于是有了美白的視覺。如果認定根本沒有那么多的營養被提供,這就與水質面貼面膜的使用感覺沒有不同。

  2、女士們最感興趣的是西紅柿、檸檬、桔子、草莓、木瓜等酸性水果使用后,皮膚有異常的光滑感,有明顯的美白效果。了解皮膚組織病理變化的人都知道,表皮角質內含有上浮排泄的黑素顆粒,如果角質脫落緩慢,殘存死皮過多,膚色將發黑,晦暗,粗糙。而角質死皮只有溶解在酸性溶液中,便會很快脫落。而此類水果的面膜便制造了這種條件,酸性溶解了含黑素的角質,同時在大量封閉水分作用下,光滑與白皙便同時出現了。但去過美容院的人都知道,在去角質和噴蒸、保濕防護后的感覺與此面膜的處理后是完全相同的。

  3、牛奶酸奶更是被吹捧為有上千年歷史的最佳美容品,其實就是因為奶制品中含有“酪蛋白和少量的乳化狀態的動物脂肪”。而這兩種“寶貝”前者不能被分解吸收,后者只是普通的乳液,現在很多溫和的浴液、香皂中都加有富脂的乳化體,其效果決不差過前者。

  酸奶是用嗜熱鏈球菌和保加利亞乳桿菌在嚴格的溫度和時間控制下發酵的奶,呈酸性微生物乳化體,對表皮角質細胞的溶解剝脫作用與前者相同。

  4、很多人提倡:蜂蜜加白糖,加蛋黃,加面粉,甚至加巧克力粉等各種面膜。認為營養,保濕,效果好。其實這類食品都是相同的碳水化合物,這些五元環的戊糖、六元環的己糖以及多聚糖,主要含有大量的羥基活性基團,能夠拉住游離水分子,保持皮膚濕潤感。但它們分子體積龐大根本不能深入皮膚,也不能分解成吸收狀態。而化妝品中大量使用的膠原蛋白、透明質酸、甘油等多元醇的保濕能力絲毫不比它們差。

  5、目前較多洗浴中心用固體的食鹽按摩,部分美體中心用食鹽進行減肥按摩,也有使用咸味醬美體,還有網上推薦用鹽粒摩擦去除黑頭粉刺等。初期使用后,皮膚有較好的光滑感。其實這是利用了鹽結晶體的摩擦作用來清除殘存角質死皮,如同化妝品中的磨砂膏。所謂減肥效果,是利用了電解質滲入細胞膜后的脫水功能,并不能“燃燒脂肪”、“分解脂肪”。

  6、使用酒類美容美體,主要是利用了酒精的對毛細血管的刺激,產生皮下發熱感,同時酒精作為有機溶劑,對體內排出油脂有較強的溶解度,給多油的皮膚產生了清爽感。

  很多消費者看到食品美容產生的效果,希望能化費很少的錢來美容,而且避免了不良化妝品廣告的欺騙。但是這些“食品美容DIY”對皮膚的潛在危害卻是不容輕視的。

  

  四、“食品美容DIY”的潛在危害

  1、食品美容的危害主要產生于原材料的易腐敗性。人們都知道,食品往往由于受物理、化學和生物各種因素的作用,在原有的色、香、味和營養等方面發生量變,甚至質變,從而使食品質量降低甚至不能作為食品用,這就是食品的腐敗變質。不同食品的腐敗變質,所涉及的微生物、過程和產物不一樣。以蛋白質為主的原料(如牛奶酸奶)在分解蛋白質的微生物作用下產生氨基酸、胺、氨、硫化氫等物和特有臭味。這種變質通常稱為腐敗。以碳水化合物為主的原料(如,糖份、蜂蜜、淀粉)在分解糖類的微生物作用下,產生有機酸、乙醇和 CO 2 等氣體,其特征是食品酸度升高。這種由微生物引起的糖類物質的變質,習慣上稱為發酵或酸敗。以脂肪為主的原料(如植物基礎油、巧克力脂)在解脂微生物的作用下,產生脂肪酸、甘油及其它產物,其特征是產生酸和刺鼻的油 月毫 味。這種脂肪變質稱為酸敗 。

  我們知道在人的皮膚上有近二十種寄生微生物,而這些食品美容原料都是它們的上佳營養源,當這些食物制成面膜敷在臉上時,毫無疑問地會引發微生物的失衡,皮膚病也就來臨了。而一旦使用了已腐敗的食物 原料,它們產生的各種有機毒素將會侵害健康的皮膚。

  2、這里是常用于美容水果的ph值:

  蘋果 2.9~3.3 香蕉 4.5~5.7 檸檬 1.8~2.0 桔子 3.6~4.3 番茄 4.2~4.3

  每個品種都顯示出較強的酸性。而人體表皮的ph值通常為:5.5-7。如此強烈的酸性介質敷在皮膚上,必然會超常的溶解作為天然屏障的膠質層。本來28天的周期被加快了,引發出角化不全的疾病。于是,敏感不斷纏繞著你,輕微的日曬、風吹、風塵、花粉都會使你皮膚發紅充血,刺癢脫皮,很快黑斑便可能布滿了你的臉。

  3、我們再來分析自認為能殺菌消炎的食鹽的危害。A、固體鹽是正方體的結晶,易劃傷真皮,造成病菌入侵。B、高濃度的電解質溶液有強滲透性,易進入內層,迫使內層細胞過早脫水,加快角質化。如海鹽生產工人,漁民的皮膚都比常人的硬化,表皮也過早地老化。C、據海軍衛健專家的研究報告:動物體被海水浸泡后會發生嚴重過氧化損傷,組織缺氧,無氧代謝增加,代謝性酸中毒增加,細胞損傷嚴重,膜通透性增加,線粒體功能ATP水解、合成能力下降。這種由外至內的損傷是嚴重的。

  4、大多數人認為食品是天然的,一定比化妝品中的化學合成原料安全。其實這個觀點是片面的。化妝品配方中使用的化學原料其化學結構、凈含量、物理化學性質、對人體的安全性、以及其生產工藝流程,質量標準,統統在專業技術人員的掌握之中。一旦出現問題,非常容易查出原因,便于解決。而天然食品則很難掌控。因為食品的技術參數是依據人體口服消化系統的需求制定的,而不是直接外敷皮膚的安全需要。如直接外敷時,水果外部吸收的殺菌劑,化學生長素,催熟增色劑,酸性化合物的含量,已經內含多少腐敗的微生物等等,都無從知道。例如:很多使用了檸檬或桔子面膜的女性被日光曬傷,出現大面積的黑斑。很多青春痘初期的患者,在使用了西紅柿面膜或鹽粒磨砂后,刺激炎癥加劇,轉化為較嚴重的節結型痤瘡或聚合型痤瘡,由表皮的損傷轉化為皮下組織的損傷。至于將正常皮膚轉化為敏感性膚質的更是常見報道。熱衷于“天然食品美容”的人們,應該自己去醫院皮膚科調查,確認一下這樣作到底給多少人帶來了皮膚傷害。

  綜上所述,我們應該可以清醒地認識到:食品中的營養成分不能為沒有分解能力的皮膚吸收;天然食品中對皮膚有害的成分是DIY不能控制的,容易引發皮膚疾病性損傷;“食品美容DIY”缺乏皮膚科學的依據,需要高度警惕潛在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