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中醫專家:飯后緩行“以動助脾”
脾為后天之本,人類健康長壽與否,與脾胃有直接關系。而養脾有補與動等方式,飯后散步緩行,以助脾胃消化功能,這是“以動助脾”的養護后天之道,因為中醫理論認為,脾主四肢,脾主肌肉,運動四肢就是運脾。
“飯后百步走”是千百年來被廣泛接受的養生觀,也有很多實踐支撐。孫思邈是唐代著名醫學家兼養生家,他以自身實踐活到101歲。他在《千金翼方》中就指出:“平日點心飯后,出門庭行五六十步,中食后,行一二百步,緩緩行,勿令氣急”。緊接著又說:“食畢行步,踟躕則長生”。
第二:飯后半小時后百步走才有助消化
進食后,立即臥床休息睡覺,于消化不利。古代即有“飽食勿便臥”,食后便臥會使飲食停滯,食后急行又會使血流于四肢,影響消化吸收功能。而食后緩緩活動,則有利于胃腸蠕動,促進消化,這就是“食止行數百步,大益人”的道理。
這個“飯后”我們的理解應當是在進食完20-30分鐘以后,而并非指飯后立即緩步散步。同時,需要注意的是,“食飽不得急行”。飯后百步并不提倡飯后急行,而是緩行,不宜緩行者也可擺擺手足。還有,部分人是不宜飯后百步的,如肝病患者,有冠心病的人等。
第三:西醫專家:飯后百步走不適合所有人群
根據最近研究表明:有些人的“吃飽”,不過是胃感覺到了漲滿,而營養卻沒有吸收進體內,身體仍然處于“饑餓”狀態。這個時候匆忙起身而走,勢必會有一部分血液集中到運動(運動食品)系統去,這樣就延緩了消化液的分泌,破壞了胃的正常消化,容易誘發功能性消化不良。
因此,“飯后百步走”并不適合所有的人,它只適合于平時活動較少,尤其是長時間伏案工作的人,也適合于形體較胖或胃酸過多的人。這些人如果飯后散步20分鐘,有助于促進胃腸蠕動、胃腸消化液的分泌和食物的消化吸收,是有利于身體健康(健康食品)的。但至少應在飯后20分鐘后再開始百步走。
有些人是適合飯后“不能走”的,這是指體質較差,尤其是患有胃下垂等病的人。這些人飯后不宜散步,就連一般的走動也應減少,可以選擇在飯后平臥10分鐘。因為飯后胃內食物充盈,此時再進行直立性活動,就會增加胃的振動,加重胃的負擔,引起或加重胃下垂。患有心腦血管病的患者最忌飯后運動。因為飯后胃腸活動增加,胃腸部的血流增加,腦部的血流相應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