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漸寒,許多女性開始吃火鍋,那滾燙的口感使人感覺全身都溫暖了!但是,吃火鍋要量力而為,千萬不能經常吃,不然危害很大,特別是注重養生的女性朋友,更要學會健康吃火鍋!
一、火鍋危害
1、“火鍋病”:“涮”出痛風
營養專家說,不少食客在食用火鍋時喜歡味道鮮美的海鮮、動物內臟、蘑菇等食物,但實際上以動物內臟、蝦、貝類、海鮮、蘑菇等為原料的火鍋中都大量含有一種有機化合物“嘌呤”,可引發痛風。
2、肉片:容易引起寄生蟲病及細菌感染
涮火鍋的時候,肉片是不可缺少的一道原料。無論羊肉還是肥牛,涮肉所用的肉片應該越新鮮越好。選擇新鮮肉片時,要盡量切得薄一些,因為肉片如果較厚,涮鍋時不易殺死寄生蟲蟲卵,會使潛藏于食物中的細菌、寄生蟲卵隨食物吞入胃腸從而導致疾病的發生
3、水發品:易致潰瘍和癌癥
據有關部門檢查發現,一些飯店中的百葉、黃喉、玉蘭片等火鍋涮料看起來很白,是因為使用了國家禁用的工業堿、雙氧水、福爾馬林等有毒物質發泡而成的。食品專家指出,雙氧水能腐蝕胃腸,導致潰瘍;而福爾馬林則可能致癌。
二、健康吃火鍋
1、入鍋次序,生熟有別
邊涮邊吃,熱氣騰騰,火鍋給食客帶來了巨大的滿足感。
而許多健康隱患也常常出在這個節骨眼上。不少人貪圖吃得鮮嫩,不掌握火候,尤其是生肉、生魚往往統統往鍋里一燙就立馬撈出來吃。此時,那些寄生在肉類中的病菌或寄生卵,通常都未被殺死就直接進入了人體的消化道,極易引起胃腸道感染等疾病。
2、清湯替代紅湯,芝麻醬替代辣油
這是因為秋季原本天氣干燥,而辛辣食物會使脾胃消化功能失調,內生燥熱濕邪,繼而就出現便秘、痔瘡發作等問題。辛辣刺激還會造成胃腸道急性炎癥,出現咽喉腫痛,皮膚干燥,還會誘發牙齦腫痛、口腔潰瘍、便秘等。
所以建議在選擇湯底時不妨放棄油脂高又容易上火的紅油鍋,而改成清湯。清湯鍋底不但含脂肪較少,還能減少湯中的亞硝酸鹽危險,并避免上火。在選擇蘸料方面,容易上火的人群不選擇辣油,而選擇營養價值最高的芝麻醬,能提供大量的鈣和維生素E。
3、雞肉魚肉替代部分牛羊肉
許多人吃火鍋喜歡以羊肉、牛肉、狗肉等高熱量食物為主,當然會“引火燒身”。科學的食物選配應該是多吃清火滋陰的食品,選用熱量較低的食物,如雞肉、魚肉、海鮮等。同時,必須搭配大量的綠葉蔬菜。蔬菜多偏寒涼,不僅能消除油膩,補充人體維生素,還有清涼、解毒、去火的作用。適當吃些豆腐,其中的石膏不僅能增加常量元素鈣、鎂的攝入,而且有清熱、瀉火、除煩和止渴的作用,可減輕上火癥狀。如在火鍋中加些蓮子,既有助于均衡營養,且有滋補強身、清心、瀉火的作用。
4、飲食搭配,冷熱有常
一般來說,從火鍋中撈出的菜肴溫度很高,一不小心就會燙傷口腔和食道黏膜。而許多人因為怕燙,就會趁勢喝上一大杯冰鎮啤酒或冰凍飲料,但是如此一冷一熱,很容易造成胃部消化不良,引發腹瀉和便秘。
因此建議吃火鍋時不要太心急,涮好的食物要先蘸冷調味品,不要吃太燙的食物。此外也要盡量少食用冰凍飲料,可選擇蔬菜汁、酸奶等,起到刺激胃腸分泌,幫助消化的作用。
5、注意火鍋溫度,宜溫不宜燙
很多人都喜歡吃火鍋時熱火朝天的感覺,喜歡剛從湯中撈出的燙食。實際上,這樣吃非常危險。我們的消化道是非常怕燙的,口腔的耐熱溫度是65℃,食道黏膜的耐熱溫度只有45℃。過高的溫度會傷害到嬌嫩的口腔和食道黏膜,如果總是受到這樣的高溫傷害,再加上麻辣的刺激,口腔和食道可就受不了了,非常容易引發炎癥、潰瘍。
所以不要從滾燙的湯中夾出來就吃,多晾一晾,將湯水盡量瀝干,放入小盤中晾至溫熱不燙的時候再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