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美容網
美容快速導航

揭秘美容院常見4大潛規則

案例

    17萬美胸99次效果不理想

    去年11月4日,某美容院在小欖鎮商業街宣傳美胸活動,李靜(化名)獲得了一張纖體美胸體驗券。當日,李靜花1700元買了一套名為“魔力挺”的內衣褲。次日,她拿著體驗券到美容院做護理,正為胸部發愁的她,抵擋不住店員的勸說,決定做胸部增大及提升護理項目,并支付了4600元。

    李靜回憶,該店所提供的項目分為四個階段,“疏通期要做10次,修復期30次,成長期30次,經絡30次,一共100次,花費共計167000元。”

    從2009年11月6日起,該美容院開始為李靜做護理,此前李的胸圍為86.5厘米,在做完兩次疏通后,結果沒有變化,仍為86.5厘米。

    隨后,美容師又勸李靜把修復一起做,說效果更好,李靜于是又交了34560元繼續修復療程,并堅持做了第三、第四療程。至今年初結束99次護理后,李靜在該店共消費了16.7萬元,但一點效果都沒有。2010年6月22日,李靜在中山市某醫院測量,胸圍只有83厘米。至此,豐胸計劃宣告失敗。

    看著自己近17萬元打了水漂,豐胸不成反變小,今年7月,李靜以一紙訴狀把美容院告上法庭,要求討回費用。李靜訴稱,美容院以虛假宣傳、夸大效果等不正當手段欺騙、誤導消費者,誘導其接受與承諾不符的美容服務,收取巨額費用,要求被告全額返還16.7萬元。

庭審兩個多小時,雙方最終在法官調解下達成調解協議,被告同意一次性返還原告10.5萬元。

》》》編輯推薦:整容醫生大曝官場整容內幕                       美容助理曝“豐胸”黑幕

暗訪

步步誘導芝麻套西瓜

    “只要把顧客吸引進來,自然有辦法掏空口袋。”記者調查發現,雖然如今的消費者都比較理性,但經營者針對她們這種心理防范,也設置了相應的手法。

    首先是免費、優惠陷阱。市民陳小姐講述,在小欖第一中學附近的一家美容,第一次憑著優惠券進去時,態度熱情的工作人員剛開始根本不談錢,而是以無微不至的服務大打感情牌。就是在美容師“交個朋友,嘗試有效再說”等關心下,讓張小姐失去了提防心。

    緊接著,美容師大肆宣傳自己產品的神奇療效,陳小姐出于對美容師的信任,最后開了一張價值800元的美容養生卡。過了半個月,陳小姐再次去做美容,美容院卻一反常態,提出養生卡必須在一年內消費完,而且美容師的服務態度360度大轉彎。無奈之下,陳小姐只能接受。

    市民許小姐向記者反映,10個月內她就在洪聯加油站附近一家美容店辦了美容卡、會員卡。美容院為了吸引她辦卡,經常大拋“餡餅”。美麗承諾讓她為之心動,禁不住誘惑繼續投資,可當她辦了卡之后,美容院的美麗承諾大都成了空頭支票。從免費美容到一張普通的護理卡,從包月到包年。許小姐在美容院的連環誘惑下,就像上了癮一樣將大把大把的辛苦錢撒到了美容院。美容做了一年,效果一點不明顯,許小姐對該家美容院徹底失去信心,剩下2000多元美容卡預存款也放棄了。

潛規則大清底

潛規一:免費檢查設下圈套

    市民許小姐坦言,自己最終被美容院套牢就是因為該美容院發放的免費體驗卡。許小姐說,一般女性作皮膚護理,要經過洗面奶洗臉、去死皮、面部按摩、做面膜、導入精華素之類的營養素,但是免費過后,美容師往往以各種理由要求消費者開卡。“如果你堅持不開卡,美容院通常在體驗中要求你支付額外費用。

潛規二:熱情服務只為推卡

    “笑臉把你迎進美容院,別以為自己就是上帝了,在美容師的‘熱情’中也暗藏玄機”市民陳小姐稱,自己第一次去美容院體驗服務時,店內美容師對她熱情有加,享受著上帝式服務。通過聊天摸清了顧客的身份和需求,然后因人制宜。憑著簡單的交談,美容師即可判斷出該顧客的消費能力、家庭經濟狀況,然后進入掏顧客腰包的下一個環節。

潛規三:分化瓦解各個擊破

    女性做美容常常有伴兒。市民霍小姐向記者反映,那一次跟同伴去體驗美容時,美容師有計劃地把同行的姐妹安排到另一個房間里,兩個人分別單獨接受服務。“你的朋友都買了。”之類的話,來蒙騙同行雙方,最后兩人分別開了價值1200元的美容卡。

潛規四:時時補差控制顧客

    更狠的是,許多女性走進了美容院,就很難順利地走出來。許小姐告訴記者,她開卡的那一家美容院,隨著時間的推移,美容師逐步地把洗面奶、面膜、精華素推銷給自己,由于這些護膚品不是一次購買的,所以有的早早用完了,有的還剩下很多,“你自然不會把這些東西扔掉,只能再掏腰包把護膚品補夠一整套。”如此反復,消費者就會被無形地控制成為美容院的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