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治標性祛痘產品的成分
常見以高濃度果酸、水楊酸、硫磺粉與消炎劑等搭配酒精,專做強力剝離角質、干燥患處的工作。所以,要除痘,就得經年累月忍受干燥脫皮之苦。
2 建設性護理
是一種較健康的護理方式。改善痘痘的同時,還能照顧到如何恢復肌膚的健康。所以,控制痘痘蔓延、調理油脂分泌、適當肌膚保濕、降低復發機率、維持健康無痘,才是面皰肌膚的最佳保養。因此,建設性護理,要的是“除痘 + 控油 + 保濕 + 抗自由基 + 強化肌膚”五效同步,不要的是“成分復雜油膩難耐、抑制消炎隱藏危機”。下面就是針對每一種效果的成分說明。
1.除痘——1.5%水楊酸、柳皮萃取。
合理的治療濃度,精準有效。不使用酒精,免于皮膚壞死。
2.控油—— Zn-PCA。
臨床證實有效減少皮脂分泌,調理面皰菌叢平衡。
3.保濕——甘油,品牌專屬植物萃取。
來自植物天然的多醣分子,保濕無負擔。
4.抗自由基——品牌專屬植物萃取、姜黃素。
含臨床醫學實證的強效抗自由基成分,可免于面皰蔓延惡化。
5.強化肌膚——品牌專屬植物萃取、天然甜沒藥。
抗氧化、抗發炎、抗敏感,溫和漸進的改善易發性面皰肌膚的膚質。品牌專屬植物萃取,能提升肌膚免疫力,降低痘花肌復發機率。
注:以上所說的配方,應不含酒精、不含復雜乳化類基質,才能確保肌膚安全無負擔的吸收。
3 認識致痘成分
引發面皰的成分,多數為合成酯、部分脂肪醇與脂肪酸類、一些界面活性劑(含乳化劑)。其共同的特性是:分子小(分子量集中在400以下)對皮膚有很好的滲透性。共同的特色是:對肌膚頂多無毒害,但沒有好的護膚價值。IPM是一種極易引發面皰的合成酯,在保養品中的比例,如超過10%,引起面皰的機會就非常大。當然,引發的機率除了與配方中該成分的比例高低有關外,還與產品的用途型態有關。比如,卸妝油、卸妝乳霜,含IPM即使比例偏高,也會因為留在皮膚的時間短,而降低致痘機率。而如果保養霜(或粉底)中使用相同高濃度的IPM,引起面皰的機會就會非常大。
IPM和IPP都是合成酯中最廉價、使用感較清爽的,所以售價不高的卸妝油、身體乳、護膚霜、防曬乳等,為了“降低成本”,都會首選它們,而這兩種成分都是面皰肌應該警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