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大家普遍認為夏天不應該進補,因為夏天人體處于相對旺盛,甚至多于旺盛的狀態,而進補則會像“火上澆油”般地讓身體的熱毒爆發。其實這樣的觀點是不對的。自古以來,中醫就有“夏補三伏、冬補三九”的說法,可見夏天進補也是有一定歷史淵源及科學根據的。
所謂“三伏”,是指7月下旬,氣候漸熱屬初伏,8月上旬為中伏,8月中旬為末伏,氣溫最高,三者統稱“三伏”。當三伏天來臨,我們的人體則容易汗多、虛弱、精力損耗大,而人體內的營養也相對地流失較快。因此,夏季我們更需要進補,而夏季進補也比較容易吸收。
當然,夏天的進補也是有一定訣竅的,并不能盲目地進補,上文所說的由于進補而導致的熱毒爆發的情況就是由于盲目進補導致的。那么我們應該如何進補呢?
對癥進補
三伏天是一年內氣溫最高、濕度最大的季節,古代醫學家曾有告誡:暑邪極易耗氣傷津,使人正氣不足而引發各種虛癥。根據中醫“虛則補之”的原則,適當合理的“三伏進補”可以提高人的身體素質,關鍵問題是要分清虛實、對癥補益。
以清補為宜
夏季進補不同于冬季進補,不宜用滋膩溫熱的補藥,而是注意以清補中藥為佳。夏季進補應以清熱化濕、清心補脾為主,宜選擇一些益氣養陰生津的藥物,如西洋參、石斛、麥冬、太子參、百合等,配上一些蓮子、薏米、云苓、山藥、白術等以益氣健脾,增加食欲;立秋過后,又可適當添加一些養陰清潤的中藥。身體虛弱者可在醫生指導下適當服用中成藥進補,氣虛者可選用補中益氣丸、人參健脾丸、玉屏風散等;氣陰兩虛者可選用西洋參蜂王漿、人參銀品、生脈飲等。
身體要補,精神更要補
所謂“三伏進補”并非要服用多少營養食物或滋補藥品,而是對身體機能進行全面的康復和調理。我國歷代養生學家主張,人欲安度炎夏,必須根據自身的健康狀況及本人的生活習慣,將神補、藥補、食補三者有機配合,靈活運用,方可收到預期的效果。
三伏進補要重視精神調養。中醫認為,夏日主火內應于心,心藏神,主神態。暑氣入心,易使心火上炎,使人煩躁不安、焦急好怒,而情緒波動恰是夏 日養生之大忌。所以,在三伏酷暑難熬之際,宜將心情平靜下來,防焦戒躁,始終保持“遇事不怒”的氣度,正如《攝生消息論》中敘述的那樣:“夏季更宜調息凈 心,常如冰雪在心,炎熱亦于吾心少減,不可以熱為熱,更生熱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