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痛則已,有時候痛起來要人命”,這就是痛經真實反照。目前,有很多女性存在著痛經問題,可是很多人都采取民間偏方“紅糖水”來緩解。其實,并不是所有痛經都能通過喝紅糖水來緩解的。中醫調理痛經講求對癥,了解證型,按證型調理。
氣滯血瘀型
表現:經前或者經期小腹脹痛,經前乳房會脹痛,經血顏色紫暗,伴有血塊,舌暗紅或有瘀點等。
治療:理氣活血,化瘀止痛。
食療:膈下逐瘀湯加生蒲黃,血竭粉。
寒凝血瘀型
表現:經前或者經期小腹冷痛,經血顏色暗,有血塊,平時白帶量多,質清晰,胃寒肢冷。腹部熱敷可緩解痛感等。
治療:溫經散寒,化瘀止痛。
食療:少腹逐瘀湯加烏藥、制附子。
濕熱瘀阻型
表現:經前或者經期小腹脹痛或疼痛,有灼熱感,經血顏色暗紅,質稠,或夾帶較多粘液。平時白帶量多,呈黃色,質稠,有味等。
治療:清熱除濕,化瘀止痛。
食療:清熱調血湯加蒲公英、連翹、生薏米。
氣血虛弱型
表現:經期或經后小腹隱隱墜痛,月經量少,顏色偏淡,比較清稀,面色無華,疲倦乏力等。
治療:補氣養血,調經止痛。
食療:八珍湯加雞血藤、阿膠、三七。
肝腎虧損型
表現:經期或經后小腹綿綿作痛,伴隨腰骶部酸痛,月經量少,色淡暗,質稀,頭暈耳鳴,容易失眠健忘等。
治療:補養肝腎,調經止痛。
食療:調肝血加肉蓯蓉,桑寄生,菟絲子,杜仲,川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