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素有煮湯喝湯的習慣,加上熱愛進補,湯水就成了很好的選擇。進入秋冬進補季節,各種養生湯水就更為盛行。但湯水雖好,也有必須注意的5大事項,一旦不注意,不僅起不到養生進補的作用,而且還會損害身體。
1、太燙會損傷食道
湯一般是趁熱喝的好,尤其是魚湯,放涼了還會有腥味。但理論上來說,喝湯不能太燙。
研究表明,常吃燙食的人,罹患口腔癌、食道癌等上消化道癌癥的風險將會增高。因為口腔、食道等上消化道黏膜十分柔嫩,承受不了過高的溫度。如果長期食用燙食,黏膜一直處在損傷階段,就會誘發黏膜的癌前病變。
一般喝湯的溫度不要超過60°C。
2、久熬嘌呤高
廣東人愛喝老火湯,特別是煮骨頭湯,熬上2-3小時是很正常的事情。事實上,熬太久對口味的提升十分有限,但嘌呤含量卻會增加,并因此增加痛風風險。
熬湯最長時間不要超過1.5小時,如果怕湯料味道出不來可以采用高壓鍋、砂鍋等的器皿內熬制,可以在較短時間內熬出口感相對較好的湯水。
3、太咸升血壓
熬湯時切忌放入太多的鹽,不僅會影響口味,一旦人的鹽的攝入量超標,很可能因此導致了血壓的上升,使腦卒中、心臟病及腎病風險增加。
4、樹脂碗也怕高溫
雖然號稱耐高溫,但當溫度超過70℃時,樹脂碗就會有部分三聚氰胺溶于食物中,雖然溶出的三聚氰胺并未超標,但長期用這種碗喝湯,有可能對身體造成潛在影響。
建議多用陶瓷餐具盛湯,煲湯時也盡量用砂鍋等器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