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中醫的說法,隨著年齡增長,人的氣血也表現為逐漸虛弱衰減的過程,加之冬季寒邪耗散人體陽氣,故而容易出現怕冷的情況,因此人才需要進補。而冬天則是進補的好時節,但怎么進補也是有講究的,有專家建議:早吃熱,晚吃涼。
這里的熱和涼指的并不是食物的溫度,早吃熱,晚吃涼的意思也不是早上要吃熱的食物,晚上要吃涼菜。熱和涼都是指食物的性質,即涼性食物和熱性食物。
冬季不少人都怕冷,特別女性常常手腳冰涼,這多屬于陽虛體質,需要適當地補氣溫陽。
從一天來看,人從后半夜起陽氣始生,上午逐漸變得盛壯,人體機能活動旺盛;從下午開始,人體陽氣逐漸收斂,到晚上逐漸潛藏體內,人體機能活動變弱。因此,早餐和午餐食用溫熱性質的食物,有利于人體陽氣的升發,溫性食物既可養腎防寒,還能滋養五臟;晚餐時適當食用涼性食物,有利于人體陽氣的收斂潛藏,利于睡眠。這就是“早吃熱、晚吃涼”這一理論的道理所在。
其中,可以在冬季午餐食用的熱性食物包括牛肉、羊肉、肌肉、韭菜、大蒜、生姜、胡蘿卜等;而可以在晚餐上食用的涼性食物則有魚肉、豬肉、蘑菇、豆腐、白菜、芹菜等。